手机开了5G更耗电?真机评测来了:大约多耗电23%
2023-07-11 15:45:59    来源:雷科技

两三年前,5G 还在普及阶段时候,很多人都在说「5G 徒增功耗」,主要是除了下载速度更快,5G 好像只带来了更大的发热和耗电。小米总裁卢伟冰在2020年就说过,5G网络全开的情况下,5G要比4G高出约20%的功耗。一些人为了保证续航,还会在手机上主动关闭 5G,日常使用 4G 移动网络「冲浪上网」。

今天变了吗?好像变了,好像又没变。一方面,5G 唯一指定「杀手应用」还是网速测试软件,在大部分场景下 5G 对于手机用户还是「感知不大」「徒增功耗」。另一方面,5G 芯片的迭代改进,也让手机因为 5G 导致的发热和耗电变得更小了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但即便如此,5G 的功耗依然要比 4G 大,但到底大了多少?好像谁都没说清楚。

就在最近,5G「杀手应用」之一的 Speedtest(网速测试)母公司 Ookla 发布了 Android 阵营旗舰芯片在 4G、5G 网络下的耗电量对比。结果显示,高通和联发科最近一代旗舰芯片明显改善了 5G 连接下的耗电劣势,但骁龙 8 Gen 2(X70 基带)机型和天玑 9200(T800 基带)机型在 5G 连接下还是要比 4G 连接分别多出了 6%、7%的电量消耗。

图/Ookla

以骁龙 8 Gen 2 机型为例,5G 连接下电量从 100%降到 69%,耗电 31%;4G 连接下的电量则从 100%降到 75%,耗电 25%。

不过这个结果还是存在争议,有些网友是指出结果与体感不同,另外 Speedtest 的测试方法也比较特别。 他们是直接基于 Android 的 Speedtest Intelligence 数据(用户在 Speedtest 上测网速时保存的数据记录)进行分析,大体是先确定所有在早上(上午 6 点至中午 12 点)电量为 100% 的设备,再与下午(中午 12 点至下午 6 点)的最低电池电量进行了比较,最后再把这些数据汇总处理。

但 Speedtest 没有公布更具体的操作细节,比如 5G、4G 连接的对比是否基于同一款机型、同一地点和时间,这些都会影响整个测试结果的参考价值。

既然如此,我们为什么不自己进行一次测试,看一看 5G 到底会「徒增」多少功耗,以及有必要关闭 5G 吗?

首先我们确定了将搭载骁龙 8 Gen 2 的小米 13 标准版作为测试机型,毕竟是上个季度国产旗舰在全球卖得最好的一款。作为测试机,两台小米 13 购买日期相差不大,意味着电池健康度相近,系统版本号也一致。

测试前,我们分别各插入了一张中国电信的 5G 套餐卡,其中一台设置为仅 4G 连接,另一台则保持默认的 5G 连接(5G 信号弱时会自动切换至 4G),此外还会进行一次重启并设定为自动亮度。

其次是为了模拟日常使用手机,我们选取了办公楼、商场、地铁、小区 4 个主要场景,考虑到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、移动网络需求以及测试过程,选择通过在线视频播放(b 站和抖音)、社交媒体浏览(微博)以及待机(在 App 界面直接锁屏)来进行耗电对比测试。

测试会从 98%开始,两台手机会同步测试完所有项目,最后阶段还会一直播放在线视频,直到 5G 连接下的测试机低电量自动关机。

图/雷科技

一言以蔽之,我们会在办公室、商场、地铁、小区 4 个场景同时使用 5G 连接模式下的小米 13 和 4G 连接模式下的小米 13 看视频和刷微博,核心是在相同时间段内,5G 对比 4G 的耗电情况。

所以先揭晓一个问题:5G 到底会比 4G 多耗多少电?或者换种说法,5G 连接下没电关机的时候,4G 连接下还会剩多少电量?

答案是当 5G 连接下的小米 13 由于 2%的过低电量已经自动关机,4G 连接下的小米 13 还有 25%的电量,两者相差了整整 23%。

但这么大的差距是怎么落下的?还是要先回到日常上。

雷科技所在的办公楼是一个办公园区内,5G、4G 基站的覆盖都比较全面,也就剩下电梯里的信号比较差。我们的测试地点是在办公室和楼道,时间是在午后,所以楼道的气温显著高于开了空调的办公室,但并不影响对比测试。

测试过程主要是同步播放 b 站视频,间歇再刷下微博,电量消耗的测试结果显示,1 小时 5G 下耗电为 11%,4G 下耗电为 9%,多出了 2%的耗电。

而在体验上,两台测试机基本一致。偶尔会出现 5G 刷新或加载更快,但差别也很小;在(B 站)4K 在线视频播放中大幅快进,可能会出现短暂的「正在缓冲…」,5G 的缓冲时间往往会比 4G 更短、更难以感知一些。不过整体来说,在这个环节 5G 和 4G 实际体验的差距还是比较微弱。

图/雷科技

商场的测试有两个部分。第一部分是在下午,整个商场几乎没什么人流, 在餐饮店内播放 b 站(20 分钟)和抖音(10 分钟)在线视频,5G/4G 下的 30 分钟耗电分别是 5%和 4%。

第二部分是在晚上,此时商场的人流量非常大,好不容易才能找到位置坐下,同样是播放 b 站和抖音在线视频, 这次 5G/4G 下的半小时耗电分别达到了 8%和 7%。

为什么两次测试的耗电差异明显?可能是因为人流量的激增带来了更多设备与基站进行连接,导致设备需要加大功率加强信号接收能力来「抢信号」,但不管如何,这不影响两台测试机的对比。

至于地铁部分,我们乘坐了广州有名的「死亡 3 号线」,车厢内全程播放 b 站在线视频,来回行程共计 1 小时。测试的时候,虽然最凶猛的晚高峰已经过去,但地铁站还是涌入了很多人,包括车厢里大家普遍也都在使用手机。

图/雷科技

根据测试结果,近 1 小时的播放后,5G 模式的测试机耗电 13%,4G 模式的测试机耗电 9%,差了 4%。 值得一提的是,广州的 5G 基站覆盖其实已经非常广泛,但在地铁车辆高速运行中,5G 还是经常会切到 4G,接近到站的时候又会切回 5G,驶离的时候又会再切到 4G。

频繁的切换,必然会影响到功耗表现,这可能也是为什么 5G/4G 在地铁这个场景下耗电差距偏大。另外,这种切换也稍微影响到了网络连接体验,如果正好是在 5G 切到 4G 的时候快进,很容易遇到短暂的暂停缓存,体验反而不如全程 4G 连接来得稳定。

需要提前说明的是,不同小区、城中村的网络情况差异可能很大,我们这次选取的是一个比较老旧的小区,小区占地面积很小,人流量也很小,对面则是一所大学的主校区,附近还有一个大型的图书物流中心。

图/雷科技

测试过程同步看了 b 站、抖音,也刷了微博。实测 1 小时下来,5G 下耗电为 14%,4G 下耗电为 12%,耗电相差 2%。

接着我们还专门测试了不返回桌面,直接锁屏待机的耗电对比。结果显示 1 小时待机后 5G 下耗电 5%,4G 下耗电 3%。另外在第二天的测试中(电量统一 60%),如果是重启无后台应用运行的情况下,5G 依然要比 4G 更耗电「一些」,具体是待机 6 小时,5G/4G 下分别耗电 2%、1%。

至于最后阶段「测到低电量自动关机」,随着电量越来越低,5G 和 4G 模式下耗电差别越来越多: 第一个小时分别是 13%、10%,相差 3%;第二个小时分别是 15%、9%,相差 6%。随后又过了 10 分钟左右,5G 模式的小米 13 就因为 2%低电量自动关机,此时 4G 模式的小米 13:

还有 25%的电量。

5G 对手机而言更耗电的事实已经众所周知,但在测试之前,也没有预料到一天测试下来,5G 和 4G 最终累积下来会有高达 23%的差距。尽管大部分人日常都不会用到关机才充电,再加上不同手机厂商在系统层面对电量的定义不同,实际生活未必会有这么大差别。

但还是可以预计,在日常使用中,5G 普遍会多消耗不小的电量。

如果从不同使用地点来看,在信号比较稳定的地方,两台 5G/4G 下的测试机耗电差距都在每小时 2%左右;但在 5G 信号不太稳定的地方,比如地铁上,由于频繁地在 5G 与 4G 之间切换,默认连接 5G 的测试机耗电量会明显变大,两台测试机的耗电差距也随之增大到了每小时 4%。

当然了,考虑到每个人亮屏使用时长、场景和习惯都会有所不同,具体到对耗电和续航的影响也会不同。但仅从测试结果来看,5G 必然会对手机的日常耗电会产生不小的影响。

更关键的是,更大的耗电换来了什么?

2019 年的时候,广州 5G 网络的覆盖范围还不大,当时我专门体验了华为 Mate 30 Pro——搭载了首款集成 5G 基带的 Soc 麒麟 990——在 5G 和 4G 下的日常使用差距,社交媒体浏览、视频加载这些场景确实流畅了一点点,但也仅此而已。

下载确实快,图/雷科技

2023 年的今天,5G 的体验并没有太多的变化。对手机用户来说,5G 核心问题还是「用不太上」,只有在下载大文件的时候才能明确感受到「快」带来的体验提升,其他时候与 4G 的体验差别微乎其微,而实际上下载大文件更多还是在 WiFi 环境或是桌面设备。

与此同时,即使是在广州这样规模的城市,4G 也要来得更加稳定,当然也更加省电。

总的来说,按照我们的测试,5G 相比 4G 在日常体验中有一些微弱优势,在功耗上却存在明显的劣势。 但 5G 对于手机用户,就只会「徒增功耗」吗?或者说,我们应该关掉 5G 吗?

可能未必。一方面是有不少网友反馈,随着这几年电信运营商的投资重心倒向 5G,有些地方的 4G 信号覆盖可能还不如 5G,这个时候显然是信号和稳定性优先。另外手机厂商一般默认配置都是自动 5G,即 5G 信号好的时候连接 5G,不好就连接 4G,以优先确保网络的稳定性。

事实上,现在手机的 5G 开关也越来越难找了,小米 13 在移动网络中单独关闭 5G 开关,OPPO 则将 5G 开关藏在了「省电模式」和「开发者选项」中,vivo 更是要先进入「工程模式」。甚至无法排除一种可能:未来的一天,5G 开关会彻底消失在手机里。

图/Pexels

不过在那之前,如果你是经常对手机续航感到焦虑或是旅行出差,充电条件不方便,确实建议在 4G 网络覆盖没问题的前提下关闭 5G,以减少耗电。 与此相反,如果没有太大的续航焦虑且上班地点也备有充电设备,日常可能没有多少必要关闭 5G,毕竟真遇到连接设备密集的时候,比如春运或者音乐节,5G「大连接」的特点可以提供更稳定的网络体验。

但不要对 5G 抱太多期望。5G 商用之初的 2019 年,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就谈到,「5G 真正的应用场景,80%应该是用在工业互联网领域。」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今年 6 月还在强调,「目前 5G 能力尚未在消费应用中充分体现。」

尽管 5G 网络在国内已经实现普遍覆盖,5G 手机的用户数量也超过了 6 亿,但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于 5G 的感知并不高。细究起来,其实就是有一个自从 5G 商用后就一直没有得到回答的问题:5G 杀手级应用是什么?

自动驾驶汽车、VR、云游戏、云手机、云电脑……这些一度都被视为 5G 杀手级应用,要么还处在很早期的发展阶段,要么在商业上还饱受争议。事实就是,至少在现阶段 5G 对手机用户并没有带来什么大的变化,离「5G 改变社会」也还有很远的差距。

既然如此,我们不如更多关心一下手机套餐资费和功耗的降低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混凝土减水剂的作用
下一篇:最后一页